首页 > 网络杂谈 > 文章详情

豆瓣切入文化内容付费,胜算几何?

2019-05-30 16:47:45 编辑:匿名

终于,豆瓣也加入到了内容付费的战场,3月7日,豆瓣正式上线了其付费产品“豆瓣时间”,并且第一个专栏《醒来——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》邀请到了诗人北岛、西川、欧阳江河等当代著名诗人入驻,对诗歌进行讲解。

内容付费大潮来临,而此时切入文化内容付费领域的豆瓣,是否迎来了其商业化的关键节点?

文化付费市场存在巨大空白

2016年可谓知识付费元年,喜马拉雅FM、得到APP、在行、分答、36氪等都相继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,如火如荼,而喜马拉雅FM仅在“123知识狂欢节”一天就实现了5000万的变现,目前连马化腾也亲自催促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的开发。

可以说内容付费已经全面崛起,但是目前观察来看,当前的内容付费主要停留在知识领域,而在文化领域却依旧一片空白,用户对于文化内容的需求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,喜马拉雅平台数据显示“蒙曼品最美唐诗”的付费栏目就获得了600万的播放,这一成绩远超其他知识付费类内容,也从侧面映证了用户对于优质文化内容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。

而不出意外,在继知识内容付费之后,文化内容付费的大潮也将来临,而豆瓣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。

下面再来看下豆瓣的特点。

豆瓣用户都是文化内容消费用户

豆瓣的主要产品线包括电影、电视剧、书、音乐等,这些内容产品属于整个文化消费的硬刚需,当用户需要对电影、电视剧、书、音乐等内容进行筛选,收藏、评论时都会选择回到豆瓣,而这也是豆瓣的独家壁垒,国内也再无第二个平台能够完全替代豆瓣,因此有文化消费需求的用户都会不断返回豆瓣。

所以豆瓣天然拥有国内最多的文化消费的用户,对于文化内容消费有着极大的诉求,根据官方公布数据,豆瓣注册用户达到1.5亿,月活跃用户3亿,都是其他内容付费平台所渴望的目标人群。

此次豆瓣所上线的《醒来——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》文化付费内容,也正是在满足文化内容消费用户的需求。

同时,豆瓣多年深耕的豆瓣读书、文章打赏等产品以及功能,都培养起了用户使用豆瓣用户对于内容付费的习惯,也为此次的内容付费搭建起了桥梁。

更多文化名家需要影响力变现,豆瓣的竞争力几何

知识付费领域的崛起,让一部分知识名家们实现了价值变现,而这也会刺激到文化界的各个名家,走向价值变现之路,而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是,究竟该选择哪个平台?

1)相对于大平台,豆瓣的吸引力

大平台不可能收割一切,而同时小平台崛起的机会也很大,因此有一个大而全的喜马拉雅FM,也会有一个垂直知识付费的得到APP,因此豆瓣在文化内容付费的垂类也会有机会。

喜马拉雅FM媒体属性更强,互动性弱,而豆瓣则拥有多年积累的生态优势。在豆瓣的社交生态中,用户可以关注名家,名家除了发布付费内容之外,还可以发布各种文章、文章等动态,并且还能够与粉丝产生互动,而豆瓣又拥有群组,还可以为名家们搭建垂直的小组,方便粉丝们能够彼此交流与互动,这也是其他平台都无法做到的优势所在,而社交关系的存在,也能够让作者实现更多的价值沉淀。

以诗人北岛为例,其在3月7日入驻当天,其成为了豆瓣涨粉最快的名家,在短短5小时之内就收获了6千粉丝,这对于其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。

2)豆瓣本身自带文化内容创作的达人用户

另一方面,豆瓣还可以对自身已有价值进行挖掘。在豆瓣这个平台中,有着在各个领域能够进行持续创作的达人用户,横跨文学、哲学、娱乐、摄影、时尚、电影等诸多热门文化领域,而这些达人本身在豆瓣也已经拥有一定影响力,拥有自己的豆瓣粉丝群体,豆瓣此时开启内容付费的商业化之路,他们则可以顺势加入其中,直接一步到位实现的商业价值变现。

再次掌握独家资源,或许是豆瓣二次起飞的开始

成立12年的豆瓣,屡次被人诟病其错过各种风口,但实际上,豆瓣一直坚守在内容领域进行深耕。

此前豆瓣最大的困境在于,文字内容可以非常低成本的迁移,因此随着微博、微信等产品的崛起,各个KOL也将文章同步在其他平台中,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豆瓣的独家竞争力。

但是内容时代,则很有可能让豆瓣找到新机会,这点上我们可以参考微博。

早期的微博大号也是大量的将文字内容迁移到微信公众号中,造成了微博流量的下滑,但是随着直播的崛起,各个直播网红入住了微博,而直播则是独占资源,主播不可能随意迁移平台,也就实现了大量的用户开始回归,以及更多的自然新增,因此微博又迎来了第二春。

回过来看豆瓣其实也类似,付费内容的更大价值在于,让豆瓣可以重新掌握到不可随意迁移的独家资源,再次形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,放在整个内容付费大潮之下来看,这或许是豆瓣最大的机会。